隨著奕寶籨二歲歡嗶把到即將滿三歲
自主意識強烈形成
開始發現到其實教小孩很不容易
更清楚覺得生小孩好容易但要"教"小孩真的好難
媽媽的情緒也受到極大的影響及波動
這時期的小孩真的很歡
常常一個不如意就大哭大鬧
不然就是不要不要常掛在嘴上
出門也很有自己的意識衣服要紅綠配或穿襪子配涼鞋...等等
因為有時真的很不知如何處理他們的情緒還要HOLD住自己的情緒
讓每天都想爆走的媽媽也要學會很高的EQ管理
最後終於忍不住求住育兒書籍了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本書"不亂發飆的孩子"
書中直接點出: 發脾氣最常見的源頭是->挫折
發脾氣代表現出來的的只不過是一個人忍受挫折時的狀況
也說明了教養孩子最重要是要教導他們如何面對挫折.控制情緒行為
知比做容易,重點在於行 因此隨時隨地的親子互動及相處是相對重要的
先來探討發脾氣的主因:
1.遭遇挫折: 小孩開始想依自己的意思開始探索
大人卻基於保護而處處限制或是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等等
2.挫折容忍度低: 不管挫折多大或多小,他們多會勃然大怒
尚需要時間透過動作或語言技巧來發展和學習
3.無法正確表達需求: 多數1-3歲大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技巧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感覺
這時父母需要使用消去法,來幫助孩子表達出他的需求並給予合理的滿足
4.在獨立與依賴間掙扎: 1-3歲大的孩子有時會面臨雙重衝突的束縛
喜愛獨立又害怕冒險,同時需要父母的鼓勵
5.疲倦時: 1-5歲大的孩子常發生,太過疲累也會讓人發脾氣
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精力何時會耗盡,所以會動到最後一秒身體癱軟才罷休
6.無聊時:1-3歲大的孩子專注力還不法持續太久因此再感興趣的事物最後都會有厭煩的時候
7.肚子餓時: 飢餓也是引起年幼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之一
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技巧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
8.不明原因: 孩子有時會突然情緒不穩.前一秒還在咯咯笑不停下一秒突然哭起來了
另外父母雙方不一致的教養態度也會因為吵架而引發婚姻危機
父母須採取一致的立場並避免在孩子面前討論如何管教的問題
通常孩子在開始學走路,大約一歲大時就會耍脾氣,直到完全獨立才不會再如此
多數孩子到六歲就不會再發作了
管教的重點:
(1)言行一致: 說到要做到 這點相當重要
(2)徹底執行: 管教要貫徹到底
透過知然後做來逐步調整目前的教養方式吧
相信慢慢磨合一定可以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